项目背景
农业大学基于设施农业发展趋势,于2024年启动日光大棚智慧化改造项目,引入深圳奥越信智慧农业的室外气象站、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,构建覆盖环境监测、精准调控、远程管理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。项目覆盖校内科研基地示范基地,推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
核心技术应用
-
多维度环境监测网络
- 室外气象站:部署奥越信JC-QC7小型气象站,实时采集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CO₂浓度等数据,并通过物联网传输至中央控制平台。系统可预测极端天气(如低温、暴雪)并触发预警,联动大棚设备启动防护措施16。
- 棚内传感器组网:增设土壤湿度传感器、光照强度探头等,形成“内外联动”监测模型,动态优化作物生长环境。
-
水肥精准调控系统
- 采用智能水肥机,通过土壤墒情数据与作物需肥模型,实现灌溉量、施肥配比的自动调整,节水效率提升30%以上。系统支持远程APP控制,农户可实时查看水肥消耗数据并优化管理策略。
-
智能设备协同控制
- 集成遮阳网、通风口、补光灯等设备,通过阈值规则(如光照>50klux自动展开遮阳网、温度<10℃关闭通风)实现无人值守调控,降低人工干预频率40%25。
- 中央控制平台支持历史数据回溯与趋势分析,为番茄、黄瓜等作物的品种选育提供环境变量关联性研究数据。
实施成效
- 生产效率提升
- 通过智能调控,大棚环境稳定性提升60%,作物生长周期缩短15%,单位面积产量增加22%38。
- 资源节约与减排
- 水肥一体化系统减少氮磷流失35%,年节水约150吨/亩;CO₂浓度优化控制降低补光能耗20%47。
- 科研与推广价值
- 在新疆墨玉县建成1000个智慧大棚示范基地,划分生产区、新品种试验区等模块,形成可复制的“农大-企业-农户”技术推广模式。
- 项目数据已支撑3项国家专利和5篇核心期刊论文,相关成果纳入农业农村部“乡村振兴科技小院”重点计划